你好!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新闻网

官网首页 |智慧校园服务大厅 | 思源邮箱 | 英文版

【科研动态】西安思源学院召开新学期科研系统培训工作会议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2-08-22] 文:科研处 图:梁磊 

      为落实学校“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目标任务,促进新学期科研工作的开展,在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西安思源学院于2022年8月19日-20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新学期科研系统培训工作会议,培训目的为“找差距,谋策略,以结果为导向确保高质量完成年度科研工作任务”。全校副高级及以上职称专任教师、各单位科研副院长及研究中心全体人员参加会议。副校长赵明宇主持会议并作培训报告。

副校长赵明宇主持会议并作培训报告

      8月19日,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吉发教授作了题为“社会科学类项目申报的相关问题”的报告。他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指出项目申报的三大核心:明确自己的研究空间、破解自己的研究论题、表明自己的研究能力,同时要坚持导向为要,立足思源出成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刘吉发教授作报告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厚教授作了题为“如何写好一份项目申请书”的报告,他从项目名称的选择、选题的必要性与意义、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思路方法技术路线、研究创新点、研究可行性等六个方面系统阐述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技巧和思路,同时建议大家在填写项目申请书时,尝试站在评审专家的角度审查自己的内容。

学科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厚教授作报告

      副校长赵明宇作了题为“2022-2023学年科研工作要点”的报告,总结了学校2021-2022年突破性及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肯定了上年度的科研工作,分析了科研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她还按照学校新学期干部培训会议上周延波校长《规范办学,守正创新,积极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建设》和朱君强书记《围绕中心加强党的建设,凝心聚力促进学校发展》讲话精神,对新学期科研工作做了安排,提出新学期的科研目标为“两突破、六重点、六要求”,即突破国家自然科学项目,突破省级重点实验室;重点提高科研经费到款额、确保满足“申硕”要求,重点组织申报省级课题,确保国家自科项目实现突破,重点围绕四个重点学科和七个一流专业、组织开展科研工作,重点申报省级科研创新团队、力争获批省部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积极推进三项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重点建立二级单位科研问题清单;要求规范科研工作,杜绝学术造假,要求科学谋划、精心组织,促进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呈正态分布,要求加强科研创新、全方位提升科研实力,要求紧盯科研项目,高质量完成科研任务,要求强化科研目标责任、建立健全全科研考核管理制度,要求加强省级科研基地平台、研究中心建设。赵明宇副校长鼓励全体科研工作者新学期以“课题虐我千百遍,我待课题如初恋!”的科研精神,踔厉奋发,争取高水平科研成果。

      城市建设学院科研副院长范玥对突出科研成果进行了汇报,提出新学年“明确方向,清晰目标,打造有城建特色的科研团队”的科研工作目标。

城市建设学院科研副院长范玥汇报工作

      文学院科研副院长崔红霞汇报了科研方面取得的成果,提出以中文、传媒、艺术三大学科为基础加强科研团队的培养以及“守正,创新,提质”的新学年科研工作思路。

文学院科研副院长崔红霞汇报工作

      文商学院科研副院长李晚春对科研工作进行了总结,汇报了学院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深入了解教师对于科研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新学年科研工作安排部署。

文商学院科研副院长李晚春汇报工作

      8月20日,培训会以线上方式进行。长安大学胡志平教授向大家分享了普通高校科研工作的价值体现和增效措施,向科研工作者阐述了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定位,并提出提高科研工作成效的举措,同时以他的科研工作实例,指导科研工作者如何获得更多工程科研项目。

长安大学胡志平教授线上作报告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部绿色建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刘艳峰教授结合自己优秀科研团队的发展历程,向大家分享了团队培养的核心要素和感悟。他以优秀科研团队“太阳能建筑与环境科研团队”的成员构成、研究方向、学术环境、个人条件等要素为例,分析了建设科研团队的方法,同时他建议科研工作者根据研究方向、个人条件选择适合的伙伴组建科研队伍,选前谨慎,选后不悔,并建议大家在团队中找准自己的定位,大事想清楚,小事不精明,凝聚团队力量,获取高水平科研成果。他还分享了自己的团队将科研获奖无偿捐献给社会的感人事迹,这种心系国家的高尚科研精神感动并鼓舞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师。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刘艳峰教授线上作报告

      针对培训内容,会议分自然科学小组、人文社科小组、研究中心小组进行线上讨论。由于学校教师对科研工作具有很高的积极性,人文社科组原计划27人的讨论,经教师申请,最终参与线上讨论人数达到60人。

      自然科学小组30人参与讨论,对科研系统培训的形式和内容都给予好评。小组还对两位外校专家的培训报告,围绕科研团队建设、学术活动开展、科研资源整合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和广泛互动。张厚教授对每一位发言教师的内容进行了认真点评,并就项目申报流程、相关政策支撑等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了细致耐心的解答和政策解读。

自然科学小组进行线上分组讨论

      人文社科小组成员充分肯定了此次培训工作对教师科研工作的促进作用,并对科研管理工作提出中肯建议。参与讨论的教师分享了一年来科研工作过程的经验,小组讨论热烈,收获满满。刘吉发院长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对此次培训的内容进行深入学习,并运用到科研工作中。

人文社科小组进行线上分组讨论

      研究中心小组在讨论中指出,学校在“十四五”期间的大方向是“立本升硕”,围绕升硕目标,学科要建设,科研要紧抓。城市建设学院院长张炜教授表示,科研成果要围绕科研和立本升硕为中心,以优秀的成果去完成中心的建设,不辜负学校的期望。企业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李茂华博士提出“怎么样吸引专家、学者来中心工作”的队伍建设问题,小组讨论也进一步明确了研究中心在学校申硕发展过程的责任和担当。东南亚研究中心明确研究目的是推进学校内涵建设,提高学校科研教学质量,为学校申硕做服务,为学校学科建设做服务。留学生研究中心各位代表在发言中表态,要继续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发展做出贡献。几个校级科研平台的负责人也表示,会一如既往支持学校科研工作的发展,获得更高级别的科研成果。巨永锋副校长肯定了此次培训对下一步科研工作开展所起的重要指导作用,并指出要实现2022-2023年学校的科研目标和任务,需要凝聚广大教师的力量,让学校科研工作上一个新台阶。

 

研究中心小组进行线上分组讨论

      此次培训包含了科研管理、科研项目书撰写技巧、科研团队及平台建设、二级单位科研工作等,既有理论方面的阐述,也有典型案例方面的分析,内容详实,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和实用性,必将指引每一位科研工作者新学年向更高的科研目标奋进。(文/科研处    图/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