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五华诞•我的思源故事】文商学院院长彭彬战:让思源精神落地生根,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3-03-30] 文:田俊倩 图:梁磊
【编者按】2023年7月,西安思源学院将迎来二十五周年校庆。长期以来,学校创办人周延波校长倾情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不改初心,坚守“为更多青年提供受教育的机会”这一朴素情怀,带领全体思源人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学校教育事业始终保持高质量稳步发展,迅速实现从自考助学到高职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联合培养的跨越式飞跃。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思源人将以建校二十五周年为契机,持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落实学校“十四五”教育发展规划和实现“立本升硕”战略目标为主线,在新时代勇于作为、守正创新,赓续“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思源精神,担负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实现“办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的奋斗目标,续写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为回顾学校发展历程,总结办学经验,展示办学成果,新闻宣传中心特策划推出“廿五华诞•我的思源故事”系列报道,本期推出《文商学院院长彭彬战:让思源精神落地生根,为学校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来到思源,是我最正确的选择
我是2000年11月7日入职思源学院的,这个日期直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来思源工作之前我有3个月的企业工作经历,也是因为这几个月的工作,让我对于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了比较清晰的认识,觉得从事教育工作更适合自己,也更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于是我通过面试顺利加入思源学院。
入职以来,感受最深的就是学校领导非常重视教学质量及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周延波校长在学校发展的各个阶段,在多场重要会议、多个场合都一直在强调队伍建设的重要性,鼓励教职工提升学历,不断学习,要以高水平的教育教学、管理服务、后勤保障等能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满意的服务。学校也先后出台相关政策和办法,使得像我一样的青年教师在提升工作能力的同时,学历和职称也得到提高。目前,在学校多个重要的工作岗位上,与我同时期入职的同事不在少数,他们的学历职称在学校政策的支持帮扶下先后获得晋升,同时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
我个人也在学校提供的好政策、好平台的助推下得到全面提升。2006年我攻读了陕西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2010年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21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工作期间获得学校多次表彰,2018年6月获得陕西省教育工委“全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在思源学院工作生活的这二十多年间,在学校领导的关心和同事的帮助下,我收获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个人能力和潜能的全面提升,同事们每天都充满工作激情,相互团结友善,让我真切地感受到思源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也让我有了归属感,越来越坚定自己当初的选择。
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学校的培养
在思源工作期间,我先后从事辅导员、二级学院党总支书记、学生管理副院长等工作,直到2021年5月担任文商学院总支书记、院长。工作二十三年来,其中有较长时间都在从事与学生管理服务相关的工作,对学生工作有着深厚的感情,并取得了一些成绩,个人能力也得到一定提升。
在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高效、高质量的学生管理工作对于学校发展的重要性。我清楚地记得2014年学校本科合格评估专家进校期间,学生正在上晚自习,学校外网突然断电,大家都以为学生会出现混乱的场面,但是学校领导科学指挥,辅导员迅速行动,学生安静地在教室等待恢复照明,没有出现混乱的局面,学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赞扬,为学校顺利高分通过本科合格评估添了彩加了分。这次突发停电事件中师生的行为表现,也充分说明了周延波校长经常强调的“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学生工作模式由“教育管理”转向“管理服务”等,在“管理育人”工作实践中收获了良好结果。我们一直坚持采取“五育并举”的育人体系,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这也是符合学校和学生发展需要的。
目前,我担任文商学院院长一职,从一名单纯的学生管理工作者转型负责二级学院的全面工作,一开始非常忐忑,担心能力不足做不好。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周延波校长、管忠民副校长、马晓燕副校长等多位校领导给予我很大帮助和指导,使我迅速转变角色、熟悉业务,快速成长。
两年来,我带领文商学院团队重点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师教科研能力提升、学生专业竞赛等方面积极努力,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目前文商学院高级职称教师占比达到33%;组织开展有文商学院特色的“听评课、促高效”沙龙活动及各类教科研培训,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2022年纵向课题院内上报61项课题,经学校专家组评议拟上报40项,校内成功拟报率达66%,目前成功获批10项(省级课题9项,校级重点课题1项);横向课题累计已到账近20万;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篇;教师参编教材1部、编著2部、专著3部;学生参与各级各类学科专业比赛获省级奖项9项……,未来文商学院会紧紧围绕学校“十四五”战略发展目标,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要求和措施,以时不我待的工作作风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
参与学校建设,我倍感自豪
二十五年来,学校始终以高度的政治站位和文化自觉,坚持以“做中国最具吸引力的应用型大学”为使命,提出了“为学生未来发展负责”的办学理念,并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学生教育培养过程中把创新教育贯穿始终,强调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思源学子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明显,突出环境育人的功能,学校中轴线三个广场“点石成金”“时光流水”“开卷有益”,彰显着思源学院创办者周延波校长对中国传统文化、对校园文化建设、对“以文育人,成风化人”环境育人工作的重视,培育了思源学院独特的文化内涵。思源学院以交大为依托,储备了千名名师师资库,这些特色和优势为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后勤保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学校得到上级教育部门和社会的肯定,收获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学校办学层次的不断提高,可以说是思源学院二十五年来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成绩。从自考助学到高职教育、再到到本科教育,到现在的联合培养研究生,每一次办学层次的提高,都给学校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也让学校始终站在陕西乃至全国民办高校的前列。周延波校长用智慧和敏锐的眼光,带领思源人克服了学校发展过程中一个又一个困难,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紧紧抓住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机遇,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服务,为国家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我为自己有幸参与其中倍感自豪与荣光。
亲历每一次重要时刻,带着思源精神继续前行
思源学院发展的这二十五年来有太多值得铭记的时刻。入职以来经历的每一次重要时刻都历历在目,2002年学校纳入国家统招计划,面向全国招生;2004年学校承办陕西省第26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2008年学校实施本科层次的高等教育,周延波校长作为陕西省唯一一位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的民办高校校长参加奥运火炬接力;2014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合格评估;2017年与长安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2018年全校师生共同庆祝建校二十周年……
尤其让我感动和难忘的还是近三年的疫情防控,学校党政领导靠前指挥亲临一线,全校师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我们实现了校内零感染,打赢了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了全校师生的生命安全。这就是思源精神的体现,是思源学院二十五年发展所形成和积淀的独特文化内涵,广大思源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和续写着。
今年是学校“十四五”战略规划的关键之年,学校把“立本升硕”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发展目标,作为和学校一起成长的思源人,我将不忘自己从事教育工作的初心,继续坚守责任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带领文商学院全体师生,践行“饮水思源,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推动学院各项工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文:田俊倩 图: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