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访问西安思源学院新闻网

官网首页 |智慧校园服务大厅 | 思源邮箱 | 英文版

西安思源学院着力加强高水平科研平台建设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07-30] 文:田俊倩  

       近年来,西安思源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突出成果,增材制造技术应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等多个省部级研究中心及再生水综合利用与数智化管理陕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的获批建设,标志着学校科研实力和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学校始终坚持“科研强校”的发展理念,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等举措,为科研平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学科交叉融合,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增材制造技术应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作为西安思源学院重点科研平台之一,增材制造技术应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的建设,体现了学校在新工科领域学科建设的超前布局。早在2014年,学校就敏锐把握行业发展趋势,在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中增设3D打印研究方向,并先后投入1155万元购置3D打印设备及建设增材技术实验室。2020年,学校成立增材制造工程研究中心,2021年成功开设增材制造工程专业,成为教育部第一批获批开设增材制造工程专业的8所院校之一。增材制造技术应用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汇聚了一支以高级职称和博士为主的中青年科研团队,在医疗、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依托该平台,学校新工科领域科研成效显著,多项成果荣获省级奖项,如“机械压力机传动设计理论及其关键技术研究”获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三等奖,“基于新工科智能制造人才需求的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和探索”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未来,研究中心将继续深化产学研合作,为学校“强本升硕”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基础。

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

       西安思源学院获批建设的数字化建筑陕西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立足陕西建筑业转型升级需求,聚焦建筑数字化在工程实践、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中的应用。研究中心以数字建筑理论为核心,培养数字化建筑设计师和工程师,推动建筑业向智能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依托该平台,近年来,学校在科研和教学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土木工程专业”在陕西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基础上,申报了国家级一流专业,并基于数字建筑产业学院申请建设省级现代产业学院。研究中心先后组建了8支科研团队,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100余人次,申报国家级、省部级项目数十项,获批授权专利6项,发表论文40余篇,出版教材4部。此外,“数字建筑虚拟仿真实验室”申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绿色低碳与智慧建造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稳步推进,展现了学校在数字化建筑研究领域的独特优势。

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西安思源学院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作为获批建设的陕西(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是陕西省第一家、西北地区首家、全国民办高校中第一家开展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研究的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围绕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发展、留学生与陕西社会发展、留学生与国际汉语教育和华文传播开展研究,为国家和地方决策提供智力支持。近年来,研究中心承担了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等多项课题,出版《留学报国 光耀中华》《留学生与中国现代化》等专著,编辑出版的《白鹿塬论丛》由校长周延波教授任主任委员和社长,并于2023年9月获得进入中国知网(被转载)资格。研究中心还积极服务社会,为陕西省和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培养跨学科研究人才,展现了民办高校在社科研究领域的独特贡献。

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

       经教育部批准,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于2017年正式成立,成为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平台。研究中心聚焦汉语国际教育学科建设和硕士学位授权点建设目标,开展国际中文教育、华侨华人研究、中华文化国际传播、东南亚华侨与东盟国家发展等研究,并承担教育部多项指令性课题,如“泰国语言政策研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汉语教育现状和中文学习需求研究”等。西安思源学院东南亚研究中心的建设,有力支撑了学校学科发展,相关研究成果反馈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于2020年获批陕西省“双万计划”一流专业建设点。2023年,研究中心成功立项教育部中外语合交流中心“基于产教融合的东南亚中文学习市场需求与供给研究”项目,近年来荣获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优秀案例1项、省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示范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改项目立项4项。

再生水综合利用与数智化管理陕西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根据《陕西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4年度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立项建设名单的通知》文件,西安思源学院再生水综合利用与数智化管理实验室获批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聚焦再生水综合利用技术、再生水数智化管理模式以及再生水对建筑材料性能影响及控制三大研究方向,成为学校科研平台建设的又一里程碑。该实验室前身为2001年建成的再生水厂,2022年升级为省级重点实验室,同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节水型高校典型案例,2024年获得陕西省教科文卫体系统“高校再生水综合利用创新工作室”省级殊荣。

       目前,实验室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再生水综合利用模式研究及示范应用”项目获陕西省水利厅立项,并获得阶段性验收;完成《再生水技术和综合利用》专著,授权《一种具有雨水缓存功能的园林景观灌溉装置》等专利3项。同时,实验室还承担了多项校企合作项目,如与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国立大学共建校园污水处理及再生水综合利用项目、帮扶平利县再生水利用专项规划项目等。

       该实验室还积极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育人体系,将科研优势转化为教学资源,面向多个专业开设再生水生产与利用实践课程,并承担本科生、硕士生的创新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将最新科研成果引入课堂教学,不断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增强其就业竞争力。这种科教融合的培养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学校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提供了重要支撑,助力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育。

       西安思源学院在科研平台建设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不仅实现了学科建设与科研能力的同步提升,还进一步构建了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未来,学校将继续在“科研强校”理念指引下,持续建设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全面落实“强本升硕”战略目标,以更加坚实的步伐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