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源学子延安行(四):枣园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10-29] 文:新闻宣传中心
为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陕西省立德树人工作指南》工作部署,根据中共陕西省委教育工委《关于组织开展“到延安去”·三秦学子圣地行活动的通知》要求,西安思源学院在党政领导统筹部署下,2025年10月25日,学校第四期研习营354名师生走进延安,开启为期两天的思政课实践研学活动,旨在引导青年学子从革命圣地中感悟精神力量,将个人成长与强国使命紧密结合。
	
	
研习营师生参观枣园革命旧址
枣园革命旧址坐落于延安市宝塔区枣园街道,背靠青山、环境静谧,是党中央1943年至1947年的重要驻地。这里见证了抗日战争胜利、重庆谈判筹备等重大历史事件,毛泽东、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此居住工作,是“为人民服务”精神的重要孕育地。
	
	
研习营师生参观枣园革命旧址
	
	
研习营师生在“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齐声诵读《为人民服务》
作为此次实践的重要站点,枣园革命旧址承载着“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深厚底蕴。10月26日清晨,师生怀着崇敬之心踏入旧址,在“枣园小课堂”中深入学习《张思德:为人民服务的楷模》,通过张思德同志舍身奉献的感人事迹,深刻理解“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用生命践行的初心;随后在“为人民服务”讲话纪念广场齐声诵读《为人民服务》,以铿锵之声与革命先辈隔空对话;在老一辈革命家旧居,师生驻足凝视土炕、手摇纺车等实物,直观感受“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奋斗精神,让红色基因在沉浸式体验中融入青春血脉。
	
大数据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生管理副院长史军锋谈研习感受
置身枣园革命旧址,我们深刻感受到,这片土地不仅承载着往昔峥嵘岁月的记忆,更是一座立德树人的生动思政课堂。今日,我们在此开展现场思政教学活动,将历史场景转化为鲜活的育人素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触摸历史脉搏,深入理解延安精神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时代内涵,达成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协同共进。鼓励广大学生厚植爱国爱校情怀,自觉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积极奔赴基层和西部边远地区,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贡献思源学子的智慧与力量。
	
大数据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何依樾谈研习感受
大数据管理学院团总支书记何依樾说:“触摸革命历史痕迹,更加懂得延安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时代价值。学院团总支也将以此次枣园研学为起点,把红色教育融入团学工作,用先辈为民奉献的鲜活案例让红色精神走进青年心灵,指引他们把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
	
2025级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专)01班学生马士雲谈研习感受
2025级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专)01班马士雲说:“一到延安就像打开了厚实的革命故事书,墙上的老照片里,先辈们围坐煤油灯旁热烈研讨的身影格外鲜活,那跳动的灯焰仿佛仍在闪烁,照亮了无数个为民族解放奋斗的不眠之夜。身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将带着这份赤诚传承延安精神中的奋斗内核,把专业所学融入强国建设,让青春在实干中绽放光彩!研学中不仅学到历史知识,更明白了信仰的力量,这份经历是成长路上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2025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专)02班学生马忠英谈研习感受
2025级大数据与财务管理专业(专)02班马忠英同学说:踏入枣园,仿若投入母亲温暖的臂弯。凝视着枣园窑洞那斑驳的土墙,厚重的红色史册里,每一页都涌动着“为民初心”的不朽力量。最令人难以忘怀的,是那几孔简陋的窑洞,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曾在此日夜奔忙、殚精竭虑,谋划救国良策、起草纲领文件,为中国革命照亮了前行的道路。踏上这场红色之旅,方才真切领悟,如今的岁月静好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先辈们以热血守护、用生命铸就的宝贵馈赠。
	
研习营师生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合影
期间,研习营师生还先后瞻仰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王家坪、杨家岭、宝塔山等革命旧址,通过革命文物、历史资料与现场教学,全方位感受革命岁月的波澜壮阔。参与师生一致表示,将把延安精神转化为成长动力,带回校园、融入专业学习,主动扎根祖国需要的领域,以青春之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让延安精神成为长期奋斗的不竭源泉,彰显西安思源学院学子“强国有我”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