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传承红色基因 铸牢团结之魂——西安思源学院文博学院党总支赴渭华起义纪念馆开展沉浸式红色教育活动
新闻网 发布日期:[2025-10-31] 文:文博学院 图:文博学院
为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推进“党建+民族团结”融合发展,2025年10月23日,文博学院党总支组织党员教师代表与20余名来自维吾尔族、藏族、回族等民族的少数民族学生,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渭华起义纪念馆,开展“追寻先烈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主题参观学习活动。一场跨越时空的红色对话,在渭水之畔、高塘塬上展开。
	
 寻根铸魂:在历史现场触摸信仰的温度
清晨,文博学院师生一行抵达渭华起义纪念馆。在苍松翠柏掩映下的“渭华起义纪念碑”庄严肃穆。师生们怀着崇敬之情拾级而上,碑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的鎏金大字在晨光中熠熠生辉。 在渭华起义陈列大厅中,泛黄的手稿、斑驳的武器、带弹孔的门板……一件件文物无声诉说着1928年那段烽火岁月。在讲解员声情并茂的讲述中,师生们深入了解起义背景: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镇压,刘志丹、唐澍等共产党人高举武装斗争旗帜,发动陕东地区数万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虽因敌我力量悬殊失败,却为后来创建西北革命根据地播下了火种。“渭华起义是土地革命战争初期全国最具影响的起义之一,它用热血在秦东大地写下了‘坚定信念、听党指挥、不怕牺牲、矢志奋斗’的革命精神。”讲解员的解说,让在场师生眼眶湿润。 在起义旧址区,青砖灰瓦的关帝庙曾是起义指挥部,院内“同志们赶快踏着先烈的鲜血前进啊!!!”用石头拼接的巨幅标语历经百年风雨,依然震撼人心。
步入起义旧址区,青砖灰瓦的建筑和保存完好的革命遗迹让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党员教师们在一处巨幅标语前久久驻足,神情庄重地凝视着每一个斑驳的字迹,仿佛在透过时光与先烈对话;来自多个少数民族的学生们则轻抚着斑驳的砖墙,指尖在岁月留下的痕迹间缓缓移动,沉浸在这场跨越百年的精神对话中。现场师生无不被这段可歌可泣的革命历史深深打动,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其中一个学生轻轻抚摸着标语砖字动情地说:"站在先辈们战斗过的地方,触摸这些历史的见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这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努力学习,建设更美好的祖国。"这番话道出了在场师生的共同心声,民族团结与爱国情怀在这一刻得到了深度融合与升华。
 向光而行:以红色力量赋能育人新征程
“这次参观是一个崭新的起点。”返程途中,文博学院师生们仍沉浸在深深的感动中。文博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学管副院长董林强表示,学院将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育人功能,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他强调,要引导党员教师既做传授知识的"经师",更做塑造灵魂的"人师",同时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在红色基因传承中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养更多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渭水奔流,见证初心不改;青春奋进,续写时代华章。这次红色教育之旅,既是对革命历史的深情回望,更是对奋斗精神的深刻洗礼。文博学院师生将继续以实际行动传承革命精神,让红色火炬代代相传,让团结之花绚丽绽放。(供稿/文博学院)

